集团首页 访问旧版 联系我们 蒙语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团队队伍 → 正文
团队队伍

纳日碧力戈

[日期:2021-06-26]

纳日碧力戈,原籍内蒙古。

全国首位人类学/民族学长江学者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人类学民族学学院教授,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2021-)

曾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导2009 -2021),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2021

原美国卡尔顿学院珍尼-拉斐尔伯恩斯坦亚洲研究与人类学讲座教授(2005-2009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特聘经理(2020-)

曾任任复旦大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基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2013-2021

曾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经理(2012-2015

曾任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2013-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评审组专家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民族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民委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青海省海西州外聘政协委员(2018-2022

云南省特聘专家2017-2019

国际萨满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1978-1982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学士学位

1982-1985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导师吴文藻林耀华金天明

1986-1989中央民族大学民语三系语言民族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导师马学良

语言能力:流利的汉语、英语和蒙古语;中级日语;能阅读俄语。英国伦敦三一学院国际考试委员会-北京教育考试院英语口语等级考试12级(最高等级)。

工作经历

1976-1978:内蒙古104地质队徒工

1989-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现更名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2005-2009:美国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珍尼-拉斐尔伯恩斯坦亚洲研究与人类学讲座教授 (Jane & Raphael Professor of Asian Studies and Anthropology)

1976-78:内蒙古104地质队(原内蒙古东胜市)

1989-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民族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2000-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硕士导师

2009-2021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1992-93:获英国外交部高级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3-94:获"蒙古及内亚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员会-牛顿"基金, 在剑桥大学续任高级访问学者

1999- 国际萨尔茨堡研讨会372“族群与种族”组成员

19995月-6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12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200110月:中国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学人

20028-9月: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210-11月:中国香港大学教育系田家炳訪問學者

2003-2004:美国卡尔顿学院珍尼-拉斐尔伯恩斯坦人类学客座教授

2000-2002:美国卡尔顿学院弗里德曼人类学客座教授

2008-2009:美国麦卡莱斯特(Macalester College)学院人类学客座教授

2008——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兼职教授

2009——2017贵州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

2010——2017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2010——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

2011——新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2011524-615   美国圣欧勒夫学院(St Olaf College)访问教授

2012——2017贵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经理、国际山地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2013—大连民族学院客座教授

2013-7-18——2015-3-31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客员研究员

2014——新疆大学客座教授

2014——内蒙古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通信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赛罕校区田家炳楼

人类学民族学学院,邮编 010021

研究领域集中在符号学、族群理论,具体研究为语言人类学、族群与种族、少数民族教育、东亚研究。主要著作有:《姓名论》、《万象共生中的族群与民族》、《语言人类学》、《民族三元观:基于皮尔士理论的研究》、《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人类学关键词》(合著)、《人类学理论新格局》(合著)、《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合著)、China’s Minorities on the Move (with Robyn Iredale et al.)等。

受人类学和语言学的训练,长期致力于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搭桥,”在中国民族和族群研究中尝试建立“符号学派”,对该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在著述中强调民族和族群的差别及其互不兼容:民族是行政-政治共同体,和民族-国家建立和建设密不可分;族群是文化-政治共同体,既含“原生因素”(如祖先意识),亦存现代地缘政治背景下的翻译因素(跨语境翻译)。所著《现代背景下的族群理论》,“开中国大陆族群理论研究先河”(《中华读书报》20001213日第11)。这种研究对国家制定、改进、实施民族和族群政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维持族际和睦共生、保持民族社会稳定,提供理论基础。“在中国学者中,纳日碧力戈对中国与国际人类学对族群研究理论甚为清楚,用中英文写了多篇有关民族与族群的论文和著作。他目前是国内在族群研究领域,熟悉国外的有关理论,并把这些理论善用于国内的少数民族研究的人。”(陈志明(香港中文大学原人类学系主任):《从费孝通先生的观点看中国的人类学族群研究》,载乔健等主编《文化、族群与社会的反思》,第17418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首次把皮尔士(Charles Peirce)“指号三元”引入中国族群研究,加以本土化,用于全面观察和处理民族和族群问题,避免一厢情愿,促进民族共生,筑牢共有精神家园认同。所著《姓名论》,提出连名制中父名与子名的前后位置,最初取决于有关语言的名词修饰语相对于中心词位置的新见解,提出形式与内容、区分与整合是姓名发展的内部规律的新理论。本著作“给姓名学确立了学科地位,并独辟了姓名学研究的崭新视野,为诸多姓名现象提供了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角度的诠释”(《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333日)。

在人类学理论方面,着眼于人类学与其他社会人文科学及至自然科学在哲学层面上的沟通,以“过程论”取代盲目的“因果论”。

讲授课程

人类学概论  语言人类学  语言与文化  族群理论  族群与民族  东亚人类学

日本人类学  中国人类学

田野工作和承担项目:

1994年,参加由郝时远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理基金项目《‘驯鹿之乡’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现状研究》本人为该调查报告撰写1.4万字报告发表后得到当地鄂温克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1995~ 1996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江南小城镇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课题,在江苏太仓及其地毯厂调查,完成《江南小城镇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城厢镇调查》(合作)本人为该课题和调查报告撰写2万字。

19971999年,参加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南昆铁路建设与沿线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课题,赴广西田林县潞城乡各烟屯调查,累计田野工作6个月本人为该课题的“广西卷”撰写6万字,是较好的民族学调查报告,受到同行好评。

2000年,主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资助的“中国少数民族族群建构与社会性别”课题;10月赴云南通海县兴蒙乡进行田野调查。

2000年,世界银行羊种项目社会评估顾问,赴甘肃、内蒙古、吉林考察,协助和指导撰写考察报告,对世行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对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起到应有作用。

200057日至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SSRC)在北京联合举办“社会科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法培训班”,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美国各大学的博士研究生12人参加研讨与社会学所黄平研究员一道担任本研讨办的学术召集人

200112月,任世界银行新疆公路项目人类学顾问组成员,负责监督项目的人类学评估,为评估组成员举办PRA(参与式乡村评估)讲座,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同时还负责评估报告的鉴定,提出修改意见此次评估得到世行、当地交通部门的好评,社会效果好。

2003年1月,世界银行新疆公路项目人类学顾问,对当地评估组成员进行短期的PRA(参与式乡村评估)培训,个人负责评估报告的鉴定,提出修改意见此次评估也得到世行、当地交通部门的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2003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国家“九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哈密县》课题,赴新疆哈密县调查,任哈密县调查课题组组长,完成手稿近10万字。

1995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1996承担国家人事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重点资助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关系新观察》研究成果为《现代背景下的族群理论》,由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独著,24万字,为国内第一本人类学族群理论专著

2001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视野中的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代码01AMZ0032001710日立项,原定20061230日结项,但由于本人出国任教而撤项)独立完成本人承担子课题《语言人类学》手稿近20万字,现已由华东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

2010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201071日立项,批准号:10AMZ003(已结项)

2010年获上海市浦江学者计划项目资助(《基于中国民族经验的皮尔士理论研究》)(已结项)

2013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批准号13AZD057(在研)

2015年获“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三期工程项目“草原姓氏文化研究”(与那仁毕力格合作,批准号cywh2015-03,202035日批准结项,证书编2020@SE01),结项等次:优秀。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少数民族视域研究》立项(项目编号17ZDA152)。

获得2021年国家民委重点项目《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GMG-035

汉文英文独著、合著、主编、合编、独译、合译著作30部,其中英文合著、合编3部,汉文独译、合译5部。

汉文单独/合作发表学术论文、书评和报纸文章215余篇。

英文发表论文和书评33篇,其中SSCI文章4篇。

获奖

1南昆铁路沿线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以各烟屯为例”获得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二等奖

2《姓名论》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200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马林诺夫斯基:《野蛮人的性生活》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译著类二等奖(与刘文远等合作,第二译者

4、论文守望尊严的必由之路:从包容差异到重叠共识(第一作者,与哈建军合作)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2015)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5、参与编写的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版)(执笔第六章)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6《万象共生中的族群与民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获得上海市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7《姓名论》(修订版,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获得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8、《万象共生中的族群与民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获得获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荣誉

被评为中国员工会网2011年、2008“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被评为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民族学学科)


上一条:常宝
下一条:苏道